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 偏远山村换新颜
结对帮扶 无私济困 脱贫摘帽暖民心
湘轨控股集团驻洞口县罗溪仙人桥村扶贫工作队
时光荏苒,第一期驻村帮扶工作落下帷幕,新的驻村工作队又启征程。
三年来,集团党委高度重视,切实履行责任担当真扶贫,出钱出力出良策;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对待积极参与,捐钱捐物捐爱心;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踏实工作,尽心尽力尽职责;对口帮扶的洞口县罗溪瑶族乡仙人桥村面貌焕然一新:基础设施建设完善,人居环境明显提质,主打产业基本成型,干部作风深入人心;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25.5个百分点,由31户112人,减少到2户3人,减贫成效显著。
短短三年时间,仙人桥从落后、贫困的小山村,发展成为产业有成、生活安定、环境整洁、风气质朴、管理民主、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,在省委组织部、省扶贫办组织的省派驻村帮扶专项考核中,集团连续三年被评为“优秀”等级。2017年12月,在邵阳市组织的脱贫验收中,仙人桥村顺利通过,实现脱贫摘帽。
扶贫关爱永远在路上,为了这份神圣的使命,我们集团扶贫工作队不忘集团党委嘱托,不畏艰辛挥洒汗水,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,真情投入奉献爱心,担负起社会责任,忠诚履行着共产党人的诺言,见证着奇迹的发生。
三年的帮扶,1000多个日夜驻守,村部、村支“两委会”的热烈讨论,路旁村民那热情殷切期盼的眼光,田间地头顶着烈日下的丈量研究、树荫下木屋旁淳朴村民的一杯杯热茶充满温度慰问,撤队时村头路口的难舍难分……一幕幕场景我们终生难忘仿佛就在昨日。
一、入村调研,挨户走访,探寻贫困根源,针对问题编制发展规划
2015年4月14日,一个乍暖还寒、梨花飞絮的下午,驻村工作队员搭乘的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,卷起厚重的尘土,进入雪峰腹地的仙人桥村。
这是面积5平方公里、属于高寒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,处在一片山谷之中,海拔600-900米,距县城80多公里,离乡政府也有22公里,过了西边村界就是怀化。一条6公里的土路贯穿山腰,一边峭壁一边临崖,是村里人唯一进出的通道。
两个月的走村入户,我们天亮出发,夜深回家,走遍了村里114户人家。村干部既是向导,又当翻译,还要负责路上安全。夜幕降临,村庄一片漆黑,戴着头灯,深一步浅一步走在田埂上,山风在脸上一吹,倒有几分舒爽。队员们有时也会拾起石块吓唬狂吠的家犬,也会捡起枯枝惊跑窸窣的野蛇。
村居洒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,但由于久蛰深山密林,仅有一条羊肠小道连接外边城市的繁华,千百年来,百姓一直与贫穷相伴。村民过着日升而出,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。全村448人,瑶、侗、苗族占了一半,70%的劳力外出务工,剩下两百来号老小病残;前期经过8年帮扶,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,道路坎坷,饮水不净,房屋老旧破败,小水电照明受自然条件影响;农田大量荒芜,百业不兴,村级集体经济颗粒无收;村民受教育程度低,赌博成风,干群参与,精神萎靡;垃圾乱扔,污水横流。
我们还清晰地记得,围坐在篝火旁,尽管在凉风嗖嗖的夜里,我们驻村干部第一次面对面畅谈如何摘掉贫困帽子的情形,我们认真寻找贫穷落后的根子,磋商解决问题的办法,畅谈三年扶贫开发规划,从四个方面谋划发力,凝聚共识: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修建人员来往、物资流通的主要道路,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,加固翻修民宅,实施城乡一体的农电改造。二是引导产业发展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,实现困难户增收脱贫,带动全村百姓致富。三是加强支部建设,发展吸收能人加入,培养基层梯队干部,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杜绝歪风陋习,聚力产业发展增收。四是督促落实教育、养老、医保、低保、五保等各项保障措施,体现到位公平。
我们精心制定了《三年扶贫发展规划》和年度实施计划经乡、县审阅,报集团党委研究拍板,决定投入600万,全面实施脱贫攻坚计划,开启集团驻村扶贫的征程!
二、多方筹措资金,协调职能部门,全面启动扶贫开发建设,山村面貌日日新
根据发展规划,扶贫总体投入接近1150万元,按集团三年600万元的投入,加上省市县三级给每个省派驻村工作队扶贫转移支付资金,还有较大的缺口。时任集团总经理王武亮同志亲自出马,从省财政厅协调建设资金;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县、市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,以公路建设、危旧房改造、无房户建房、农电网改造、村一事一议等项目名义,向上争取项目落村,争取资金倾斜;集团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发起募捐献爱心,支持驻点村产业发展。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项目陆续得到批复,扶贫资金也在不断注入,我们趁热打铁,一刻不停地启动项目规划立项、现场查勘设计、主管部门评审、招标、合同评审,一系列的开工前手续紧锣密鼓地按程序走完,终于迎来了一个个项目陆续开工,有条不紊地拉开了振兴乡村建设的序幕。
2015年12月,宝瑶至仙人桥公路项目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;同月,收到饮用水源取样送检合格报告,安全饮水项目启动。
2016年1月,集中院落和主要道路亮化开工并分期完成,7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山村夜晚,村民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。
5月,农电网改造项目开始施工;同月,邀请县住建局现场查勘登记,全村动员,危旧房改造项目以户为单位开始实施,6月,无房户新建住房完成。
8月,宝瑶至仙人桥公路建成通车,仙人桥至印合山、长塘江、岩门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招标,进场开工。
9月,村部和卫生室改造开工。
11月,主要灌溉渠道修葺、硬化项目开始实施;同月,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始,垃圾收集池建设完成。
2018年初,村民活动场所硬化完成,安装上健身活动器材。
2018年春节期间,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,不少人直接开车到了家门口,感慨村里变化很大,方便了,舒适了,条件好的家庭开始计划筹建新房。碰到驻村工作队的同志,都热情打招呼,主动自我介绍,拉起家常。
三、因地制宜,引导发展产业,带动贫困户和非贫户增收,集体经济来源有了保障
发展产业带动百姓增收,是扶贫攻坚的重头戏,也是最挠头的工作。困难主要表现在:村内主要收入依靠种植经济林和水稻,因受国家森林公园规划、地形、气候等条件制约,无法扩产增收;前些年市、县推广的金银花、蘑菇等种植项目无疾而终,给老百姓造成一定损失,政府推产业的公信力下降。如何既保住青山绿水,又能找到新产业,激发广大百姓参与,实现稳定增收,成为驻村工作队需要破解的课题。
带着问题,驻村工作队请来了农业厅、省农科院、邵阳农业研究所的专家把脉问诊,向兄弟工作队的扶友们学习沟通,最终定下四个发展目标并实施落地。
一是修建了一座150kw的光伏电站。2016年12月份动工建设,2017年5月3日正式发电并网;经过9个月时间的运营,发电近9万度,计量收入达到8.82万元,按股份分配计算,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分别带来4万多元的收益,且收入持续稳定,既解决了贫困户缺劳力难创收的问题,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收入,实现了“全达标”。村支两委把第一笔电站收入用于给非贫困户缴纳医保、解决村里公共卫生开支,得到村民的赞同。光伏发电由一个被个别非贫困户极力反对和扬言要破坏的项目,转变成人人称道的好项目。
二是两期开荒种植油茶500多亩。2017年3月,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,采取包组动员,以提供种苗加奖补的形式,第一期开荒300亩,种植油茶苗3万株。油茶成活率高,长势良好,原来积极性不高的群众纷纷要求参与。2018年3月,村支两委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,以相同的奖补方式,带领群众第二期开荒200多亩,种植油茶苗2.4万株,500亩油茶基地俨然成型,预计该产业5年后将为全村带来每年60万以上的收益。
三是充分利用山区野花多蜜源好的特点,采购了100箱蜜蜂进村,发展蜂蜜产业。2017年10月经农业厅专家推荐,驻村工作队考察了宁乡县养蜂助力脱贫情况,邀请产业带头人进村传经送宝,以价低兜底包收,价高入市的模式,极大调动群众领养积极性,蜜蜂入村半天时间就分发一空。很多群众跟随专家,现场学习交流养蜂技巧,索取相关资料。今年4月份百花盛开的时节将迎来第一次割蜜收获。
四是对小规模发展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实施以奖代补的鼓励,协助办理小额信贷补充后续发展资金,并帮助其产品对外销售。三年来,发放贫困户养殖奖励3万多元,协助11户贫困养殖户办理小额扶贫贴息信贷30多万元,帮助实现对外销售收入20多万元。
多元产业的发展,真正给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入口袋,为贫困村的退出夯实了经济基础。同时产业帮扶特惠制(只针对贫困户)和普惠制(面向全体村民)一并实施,消除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某些对立情绪,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。
四、结对帮扶因户施策,帮扶措施深入人心
在集团党委一声号令之下,整个集团马上行动起来了,集团领导带头,各下属公司作为主办,深入驻村村组农户家中,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、“一进二访”、送温暖等访贫问苦活动,分60多批次到现场慰问,并2次号召募捐助力产业帮扶。
2015年10月,集团时任党委书记曾鹏飞、总经理王武亮带领各部门、各子公司负责人40余人,逐户慰问困难家庭。
2016年1月,集团工会、党群工作部组织了对深度贫困户和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送温暖活动。
天心公司为结对户解决入户修路资金,慰问全村70岁以上老人;实业、铁路、长韶娄、商贸物流、银城置业、韶峰、担保等公司为结对户捐款修缮住房、解决产业发展资金、解决子女就业、销售农产品、助医助学,在贫困村组织党员教育活动……
通过结对帮扶,集团员工直接慰问赠与贫困户现金、物资超过20万元,捐赠产业帮扶资金18万元;在集团内吸收贫困子女就业5人,协助和鼓励外出就业多人;助医助学10多人次;补助困难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4户;解决农副产品销售20多万元。
在党群工作部的直接组织下,集团的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到位、效果明显,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,村名们传颂着一个个超越亲情的生动故事。
五、党建工作得到加强,村务管理公开透明
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,驻村工作队与乡党委密切配合,加强村支部建设,着力培养梯队干部,发展党员。
联村干部、第一书记、书记轮流讲读文件,带头学习;主要干部参与公益劳动,抵制赌博陋习,提高服务意识,关心弱势群众,注重廉政建设,重塑党员干部形象。
有意识地让村里劳动观念强、有致富能力的年轻党员参与村里事务管理,并作为致富带头人和梯队干部培养。
三年来,支部发展党员2人,培养积极分子3人,党员质量得到提高。
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,参加全部的村务决策;村委会收支每半年公开公示,村民参与权、知情权、监督权得到重视,干群矛盾越来越小,关系越来越融洽。
2017年4月,村里换届选举在驻村工作队主导下顺利进行,培养的年轻党员周红春成为新一届支部书记;以前爱替人打抱不平、带头冲击驻村工作队的“刺头”,成了办事认真负责的村主任;有些懒散又喜欢斤斤计较的党员,成了做事积极条理清楚的村秘书。
在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,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关心关怀下,驻村工作队辛勤耕耘三年,不辱使命,换来了仙人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民获得感、幸福指数都大幅提升,满意度前所未有。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,仙人桥村接受了省、市、县组织的扶贫督查、考核、验收,都取得了好成绩,排名全县第二。用村里人自己的话说,1400万的投入,让仙人桥村的发展提前了三十年。
山乡巨变,承载党和人民的使命,也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。2018年3月6日,完成扫尾工作的驻村工作队与县、乡、村同志一一辞行,晚上回到村里收拾行囊,再闻闻新鲜的空气,听听熟悉的声音。7日清晨,得到消息的乡亲们自发来到驻地,为工作队送行;欢送的爆竹声沿路响彻山谷,紧握的手不忍分离,无需更多的言语,眼角闪动着泪滴;三步一回头,五步一招呼,工作队徐徐走出了山村。
再见,洞口罗溪仙人桥,我们会永远和你在一起!三年扶贫经历,将成为我们三名扶贫队员人生中最永久厚重的财富。
责编:毛乐
来源: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